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今年夏天,暑期旅游很热。
一打开朋友圈,全是天南地北的景点晒图,好不热闹。
昨天下午,看到一位久不联系的老同学晒了一段小视频。
点进去看,背景类似某处景点路边。
画面当中,有两位身着汉服的年轻女子,在矮桌上摆摊。
摊位上,齐整罗列着不少茶叶罐。
多数以地方特色红茶、绿茶为主。
摊位背后还放着一个大纸箱,里面装着的估计是货源。
“漂亮小姐姐说,她们本地手工做的红茶,每罐只要99块,等爬山回来带几罐回福州给你们试试。”
字里行间,不难看出,那位老同学应该是心动了。
人美,风景好,茶价也不贵。
来都来了,买点当地特产茶回去做伴手礼,也是人之常情。
但是,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看,旅游景点卖的茶还是少买为好。
《2》
一、露天摆摊,茶叶易损。
不论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、花茶、乌龙茶,茶叶都是易损物品。
怕潮湿、怕碰碎、怕高温、怕串味。
按开篇老同学拍摄的那段视频看,潦草摆摊卖茶,根本没法提供基础存茶的硬性配件。
哪怕搭上了遮阳棚,也起不了太大积极作用。
因为现在是三伏天,白天户外温度很高。
接近中午时,气温超过35℃的情况,已经是司空见惯。
万一,在摆摊期间,骤雨突来。
一时匆忙之间,货品根本来不及收,会被雨水淋湿。
如此风吹日晒下,露天摆摊卖茶,可不是什么好主意。
因为里面的茶叶,很容易因为简陋的户外卖货环境,导致变色、变味。
出现干茶叶色发暗,茶香寡淡,甚至发散出杂味的情况,概率很高。
烈日当空的暑期,考虑到存茶所需,景点路边摆摊卖的茶,品质很难有保障。
哪怕看着价格优惠,也不推荐盲目消费。
《3》
二、当心景点茶的高溢价。
经常外出旅游的人,想必都很清楚。
景区里面的卖的东西,基本都会比外面贵。
外面2块一瓶的矿泉水,景区要卖5块。
外面2块一个的茶叶蛋,景点处要卖10块。
外面15块能吃饱的简餐,景区里面要50块。
外面十几块一包的低端茶,到了景区后摇身一变标价上百,也不稀奇。
考虑到溢价风险,没必要盲目买单。
从经营成本看,开在景区内的店,店租、摊位费等会比外面高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卖货时售价比外面贵一些,也不难理解。
如果是喝水吃饭等刚需,在景区内解决也算情有可原。
但在景区内买茶,没有太大意义。
因为买茶,不是出行刚需。
对于爱喝茶的老茶客来说,假期出行,带上自己熟悉的口粮茶出门,足够满足旅途饮茶所需。
在景区内买了茶,即便不算溢价成本,买了几罐茶带在手上,也会加重行李负担。
一路颠簸,坐旅游大巴,再转私家车,再换乘高铁,或者搭飞机时托运行李。
几经周转,自己当伴手礼买入手的茶叶,很容易磕碎大半,并不值得。
如果要买茶当伴手礼,也不能冲动消费。
先找对靠谱的当地朋友,挑几款有口碑的性价比好茶,再快递回家。
这比景区路边随手买茶,盲目消费来得好。
《4》
三、没法售后。
站在一个过来人的立场看,旅游景点卖的茶要少买。
不仅如此,如果不是连锁大牌,旅行途中随便在茶叶街、茶展会、茶博会等场景,买茶时也要多留几分心眼。
因为这些移动摊位、展点、摊点、展位卖的茶,大概率是摆上几天后,又转移阵地,撤换到下一处售货点。
当你将好几罐茶买了回去,拆开试喝。
结果才后知后觉,货不对板,干茶大多是粗梗老叶,茶香茶味糟糕。
再拿着茶回去,打算售后退货。
这时,一旦对方撤点。
对普通茶友而言,基本属于“售后无门”,只能白白吃哑巴亏。
为此,站在稳妥稳当的角度看。
暑期档外出旅行,别因冲动消费,买下景点内的茶。
除非是自己足够懂行,经过货比三家,三思之后,再做决定也不迟。
不管是什么时候,买茶这件事,认准品质再下单,才能少踩坑。
《5》
四、摆摊卖散茶的卫生风险。
聊到景点买茶,想起之前有位茶友给我们爆料。
茶友称,他去某景点参观时,里面有一条特产街都是卖茶的。
但他在路边看了一会,就被吓到了。
因为街边有一家很明显的大店,卖茶方式就跟卖散装大米一样。
随便挑,随便摸干茶,随便抓起一捧闻茶香。
明码标价不宰客,挑到满意的,就直接散装称重打包。
站在店门外看去,里面的生意还不错。
赶上旅游旺季,人潮涌动。
但是,那位茶友表示,他个人比较有洁癖。
这种敞开箱子,摊成一大堆,直接散装称重卖的茶,光是看了就让人倒胃口。
一方面,按这样的卖货方式,哪怕出货量大,一大箱茶没几天就见了底。
但这种敞开散卖的茶,因为完全没密封,很容易受潮变质。
另一方面,作为热门打卡点,每天游客不断。
这些敞开出来卖的散装,每天都有很多人用手摸过闻过。
万一有的人没洗手,手上全是手汗,或者是喷了很浓的香水,或者闻茶香时直接将鼻子凑过去……
长年累月下来,沾上乱七八糟的手汗味、香水味之后哪里还能喝?
光是想想这样的画面,就让人接受不了!
在景点内买茶,茶叶能做到独立包装,售卖点是正规门店。
同时,景区管理到位,能做到明码标价不宰客的话,买点回去做伴手礼也就算了。
但这种散装称重销售的做法,从卫生角度考虑,真心不可取!
《6》
最后,开篇的那段视频,其实还留了一个小彩蛋。
农家手工茶,是很多旅游景点茶叶的卖点。
但茶友们在买茶时,要明确一点。
手工茶只是一个噱头,手工制作,不代表品质好。
类似手工织出来的花布,让一个没做过多少针线活的人去织,最终成品只会是歪七扭八,没法入眼。
以今时今日的眼光看,手工与机器制茶要辩证来看。
不管黑猫白猫,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。
千万别觉得,脱离了手工制作的茶叶,喝入口没有灵魂。
在买茶时,如果单纯为手工情怀买单,踩坑被骗的风险只会成倍增加。
茶友说,茶叶茶叶,叶子做茶,茶芽只是炒作?
茶叶酥脆,便是好白茶?茶友,请您对茶叶的要求再高一些!
从茶叶店、到茶馆、再到茶叶会所,你带同行来,是要砸场子吗?
茶叶六两,礼盒三斤,只看包装买茶叶,能挑到高品质的好茶吗?
所有的茶叶都需要洗茶吗?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下一篇:进口跨境电商货源怎么找
我要入驻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商家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客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