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人歌|熟悉的豆腐梆子声
作者 崔洪国
那位在楼下卖豆腐的老人我至今都叫不上他的名字。好多年了,几乎每天下午,他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楼下银座超市旁边的空场上,“邦、邦、邦”敲着他的豆腐梆子,等待着小区进出的人们。每次下班走到他那个豆腐摊前,我都会上前礼貌地打个招呼,“过来了?”忙里偷闲的他也会很和气和蔼的接上一句“过来了,今天要点啥,豆腐皮,豆腐干,豆腐,都有。”有时,我会买一份豆腐皮,或者买几块豆腐干,间或里也会买点豆腐。白菜豆腐,也是北方人家的家常菜,再放点五花肉和粉条,吃着也是有滋有味。所以,老人家的豆腐是我们家里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调味。有时下班回家,家里买的还没有吃完,我也会和老人互致一个问候,然后我回我的家,他继续“邦、邦、邦”敲着豆腐梆子卖他的豆腐。夏天回家的时候8点钟天刚擦黑,冬天到了6点就星光璀璨了。星光不问赶路人,每天的下午老人都会准点到小区外边卖豆腐,这样的风雪天也没有阻隔他的守约。
我和卖豆腐老人认识有很多年了。最初的那会,记得他很健谈,夏天上身就穿件半袖,冬天就穿身棉袄,平时看着也不是特别讲究。后来在一次攀谈中,我知道他好像是附近西蒋峪那块的,登上小区东边的凤凰山和椒山,能够看到那边的村庄。小区那边的山坳被高速路隔开,那片山坳春天开满了各色的鲜花,村里曾经在山坳种的桃树、杏树也都漫山遍野,少了人打理,对那些村里人,成了他们隔路守望的过往,对那片山坡增添了很多的野性和野趣。去年的春天我还到那片春山坡摘过香椿。买豆腐的老人是否在那片山坳也种过地,我不得而知。从和他交谈中得知,那些城郊村的地很多都留待开发了,还有的一些也撂荒了,村里的人大多都到城里打工了。他从年轻时就做豆腐,卖豆腐,所以一直喜欢和传承着做豆腐的手艺,每天就是起早贪黑卖豆腐。
楼下的超市每天也有豆腐卖,但是与那位老人的豆腐还是不一样,不管是口感还是劲道都差不少。老人每次带的豆腐就那么一板,来的时候还热乎乎的,你要多少他就给切多少,动作麻溜习惯了,每次切的与你要的也都大差不差。老人家的豆腐既白,又细,又嫩,水分多,但又不是水豆腐,吃着很有劲。刚切下的热豆腐,回家切点葱丝,放点麻油和香油一拌,味道纯净鲜嫩,口感极佳。我们常说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买了老人的热豆腐,不用心急,几步路回家,几分钟的功夫就吃上了。
有时我也会买老人家的豆腐皮和豆腐干。豆腐皮论卷,豆腐干论包,和他的豆腐一样,价格都不贵,有时十块八块的就能买一块豆腐,一卷豆腐皮,或者一卷豆腐皮和一包豆腐干。豆腐皮切成丝,豆腐干切成小块,愿意加点小葱等的佐料就加点,不愿意加了,稍微点一点生抽,就着莱芜烧饼或临沂煎饼就可以大快朵颐了。老人家的豆腐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,每天下班回到家,如果追求的是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,一盘葱拌豆腐,两个火烧,两碗小米粥就是一顿很丰盛的晚餐了。所以,与卖豆腐老人的缘分同样让简朴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结了缘,相依相伴,不离不弃。
去年的冬天,疫情严重的时候,有一阵老人家没有到小区来卖豆腐。后来疫情过去,在小区门外又见到了他,记得当时他身体有些虚弱,说话气力有些不足,但一说他的豆腐还是兴致勃勃,瞬间就来了精神头。从那一会一直到现在,他每天都坚持到小区来卖豆腐。前一阵,我又看到他在凤凰国际(我附近的一个小区)门口停着他的车子,“邦、邦、邦”敲着他的豆腐梆子,和那些等着买豆腐的人们和气和蔼地笑谈着。这老人的豆腐生意已经是远近闻名,做得越来越发达了。我还和他约定,有时间到他家里去,实地探访一下,看看他做豆腐的秘诀,究竟是什么样的秘籍让他对豆腐一直深爱着,对生活一直深爱着,对小区的这些人们一直深爱着,是否是这份执着和深爱成就了他豆腐的口碑,我想好好去探个究竟。
大雪很快就漫天飞舞了,老人熟悉的身影和他熟悉的豆腐梆子声在我眼前萦绕着,在我耳畔回响着。风雪夜归人,趁着这雪还没下,夜暮还没有降临,我赶紧下楼去买些豆腐和豆腐皮,再和老人约一下去他那里的时间。然后回家做个白菜豆腐,或者包两盘豆腐素水饺,想着老人和他的豆腐,慢慢品读漫天飞雪和烟火生活。
图片来自网络!
崔洪国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。
壹点号风过林梢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上一篇:歌曲后缀的名字都是什么含义小时候经常打的“屁股针”,见效快又便宜,为啥现在却很少见了?
下一篇:王音棋:MV首秀,和康辉张韬等同事一起献唱原创歌曲《我的名字》“跳梁小丑”李玉刚摔下神坛,不再被世界宽容,梅葆玖:死不原谅
我要入驻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商家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客户